這是一座屹立于平川大地歷經千年洗禮綻放陶史文明的璀璨燈塔;這是一方久經風雨蝶變點亮人類工業文明的薪火寶地;這是一片世世代代勤勞人民用智慧和汗水澆灌出的別具風韻的人文沃土。在這里演繹著一爐精華的錘煉,一幀陶彩的繪就,一通號角的奮起與傳承,這就是平川千年古窯遺址——磁窯溝。走進瓷窯,群落遺址、窯變釉紋,攜帶著平川大地千年窯火生生不息的文明盛景,反映著昔日甘肅制陶工藝的輝煌成就,折射著數千年來中國西部陶業的魅力與巨變……
“瓷”韻匠心點亮千年窯火
鑒賞古瓷碎片,延續千年智慧文脈。片片玉瓷,猶如鳳凰涅槃,從窯火中誕生,吸納歲月衍變之靈氣,帶你感知宋瓷的秀麗、元瓷的渾厚、明瓷的精工、清瓷的精致。塊塊彩陶,猶如精絕的瑰寶,融合天地人文之精華,演繹著泥土與火焰的藝術鍛造,醉美一段千古記憶的今世再現。青花淡描,釉光和順,古瓷玉片的絕美,蘊含著先民祖輩的勤勞智慧,在進步與蛻變中催生出燦爛的陶瓷史詩。瓷碗、瓷壇、瓷缸……那些殘垣斷壁般的碎片隱透著中華文化的絕美光輝,映襯著當年此地陶業生產的繁華盛景。一騎絕塵耀榮輝、千古匠心釀佳作,細品古瓷陶片折射的瓷彩風采、格調內涵,讓人不僅能感受到千年陶瓷文化的積淀勃發、藝術溫度,還能品味到其中意韻獨特的人文經典、陶業史詩的前世今生,以及對中國乃至世界陶藝的深遠影響。
“窯”望千年訴說陶史文明
領略磁窯群落,重燃千年窯火文明。靜觀宋、西夏、元、明、清直至今,不滅的燒窯史及不同歷史時期的民窯窯址,是一座座展示平川陶史一路走來發展歷程的天然博物館,也是承載平川陶瓷生生不息的活化石。這座千年瓷都、陶瓷圣地,在歷經傳承蛻變后,古跡殘存中斑駁的紅墻、尚有余溫的匣缽似乎都在訴說著曾經的輝煌與滄桑,見證著歷史交會中“泥與火”的傳奇與不朽。從拉坯、修坯、畫坯到施釉、裝窯、燒窯,歷歷在目的生產場景展顯著平川陶業興盛繁華的生動圖景。器形、工藝、技法、裝飾的刻畫無不凝聚著傳統文化的力量自信,彰顯著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譜寫著陶瓷生產及其演變進程中平川大地人類工業文明的輝煌篇章。
“溝”樂其中盡顯瓷都魅力
展望溝內遺景,重現千年文化異彩。盡管飽含歲月滄桑,但保存至今的瓷窯、鼓樓、民居、廟宇、古代瓷業遺跡,以及以此為基礎形成的豐厚的文化遺產和優良的文化生態環境,仍然是甘肅乃至中國西部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藝術寶庫。俯瞰溝內,從依山而建的直煙窯到平地而建的饅頭窯,長達五千米的生活及燒窯場所的遺跡裂痕全然傾訴著一段激情與火焰的傳奇、特色與藝術的碰撞、靈氣與精華的凝結。采礦區、澄泥池、耐火磚、堆積層、原料開采和生活脈絡,街與市的分離舊景無不鐫刻著瓷窯多彩的文化基因和根植于血脈深處的元素內涵,再現著吉林、云南、江蘇、安徽、河北等十八省的人到此謀生的鮮活場景,書寫著“碼頭之地”商賈云集的變遷與柔情。
回眸溝內遺景、古窯群落,如同一幅瑰麗多彩的歷史畫卷,從遠古走來,等待著新時代的人們用情去揭開那段千古窯變的神秘面紗,與時代對話,在演變與重塑中鍛造器成天下的史詩佳話。緊跟發展步伐,讓瓷史在傳承與保護中綻放出更加絢麗的時代經典;讓陶業于進步與創新中汲取人類工業文明的力量自信、文化自強;讓瓷窯千年不熄的窯火在傳統陶瓷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相輝映下,在新時代的改革進程中燃燒得愈加旺盛熾烈、彌久流芳。(作者:平川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文科)